|
||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專家說,「超級細菌」NDM1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人被感染,中國可能成為重災區。 調查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專家認為,如果「超級細菌」爆發,中國將有可能成為重災區。 鍾南山指出,中國大醫院用藥比例為30%至50%,其中用抗生素的費用所佔比例近一半。 目前,相當多的一般感冒、流感及病毒感染,醫生常規開出抗生素的現象相當普遍。 另外,農業、漁業大量使用抗生素也會造成超級耐藥菌的發展。 調查顯示,中國由於濫用抗生素,中國細菌整體的耐藥率要遠遠高於歐美國家;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約21萬噸,人均年消費量是美國人的10倍。然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人數不到20%,80%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 部分專家甚至認為,一旦「超級細菌」爆發,中國將有可能成為重災區。 中國嚴防超級細菌 中國衛生部8日表示,正在嚴密防控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全力避免中國成為超級細菌的重災區。 中國衛生部有關負責人對新華社指出,針對超級細菌,要求大陸所有醫療機構按照規定,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實施抗菌藥物給藥方案,避免抗菌藥物不當使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發生。 中國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的網絡(路)醫院,正在進一步強化致病微生物檢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對於「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 (超級細菌)陽性的檢測結果,必須在12小時內向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報告。 報導引述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蕭永紅說,「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並非傳染病,一般不會引起正常健康人群發病,民眾不必恐慌。 報導說,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細菌整體耐藥率遠遠高於已開發國家。根據蕭永紅等人的調查研究,中國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數量僅約佔20%,但中國的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費量是美國的10倍。 截至目前,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致病報告,絕大多數出現在南亞,另在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瑞典、日本等國也已出現。 世衛組織駐中國代表處新聞官陳蔚雲表示,超級細菌可能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但目前還沒有被發現。目前,世衛組織對超級細菌的情況掌握不多,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 超級細菌登陸日本 恐在全國範圍內開始蔓延
據日本媒體報導,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目前在日本有擴大感染的跡象。繼月初發生了日本帝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涉嫌瞞報住院患者大規模感染「超級細
菌」的問題之後,6日,位於櫪木縣的獨協醫科大學醫院又檢測出一種新型「超級細菌」。日本政府7日決定,要求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一旦發現感染病例要立即上
報,並在一周之內對新型「超級細菌」的感染狀況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 超級細菌難防 醫師:早做準備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7日電)NDM1超級細菌會不會進入台灣,醫師表示,國際旅遊頻繁,不排除超級細菌進入台灣的可能性,醫師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早期偵測的能力,才不會導致超級細菌在國內擴散。 日本也出現NDM1超級細菌,國內憂心超級細菌會不會影響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受訪表示,「不排除」超級細菌進到台灣的可能,因為現在國際旅遊頻繁,透過人與人接觸,隨時會把超級細菌帶進台灣。 另外,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受訪表示,超級細菌進到台灣是早晚的事,各醫院一定要提高警覺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 至於如何防範,黃高彬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早期偵測,一旦有民眾感染,回國後就醫,醫師要有能力在第一時間診斷,不要到擴散開來才發現。 另外,抗生素使用管制也非常重要,絕對不能濫用,而國內各醫學中心都會對抗藥性菌株監測,發現異常才能立即因應。 黃立民則說,各醫院要有足夠診斷、管控超級細菌的能力,才能在超級細菌出現時,馬上做出防範措施。他說,民眾出現發燒等現象就醫,若有出國旅遊史,也要詳細告訴醫師去過哪些國家、地區,方便醫師診斷,以免延誤時間。 防超級細菌 疾管局擬列管 日本也出現NDM1超級細菌。為嚴格防範,衛生署疾管局表示,研擬將NDM1列第4類法定傳染病,曾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做醫療處置民眾,若醫師懷疑為NDM1,都要通報、菌株送驗。 日本政府證實,一名男子到印度出差後,將NDM1超級細菌帶回日本,引發各界關注;外界懷疑因院內感染死亡的多名病患,與超級細菌有關。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在記者會表示,國內目前未監測到有這類細菌出現,但為嚴格防範,研擬將NDM1列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未來只要是曾到印度、巴基斯坦等 國接受過醫療處置者,回國就醫時,若醫師懷疑是NDM1,就必須立即向疾管局通報,且要檢送菌株給疾管局,預計最快這星期列入。
周志浩說,目前已知國外的感染者多數都到過印度、巴基斯坦就醫,台灣民眾至上述地區接受醫療機會非常少,因此,這部分疑慮較低;另外,日前疾管局也通知各
醫院醫師,對於病患、住院病人的治療要遵守指引,例如勤洗手,避免將可能的病菌傳染給其他病人。 南亞發現超級「殺不死」細菌 可能蔓延全球 英國《太陽報》報導,英國和印度研究人員八月發表報告指出,許多前往印度、巴基斯坦接受整形手術的印度的人,感染了一種新型的超級細菌NDM-1。這種几 乎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正在從南亞傳向英國,可能在全世界蔓延。 這種新型的細菌株由 於攜帶一個稱為NDM-1的基因,因此被識別為NDM-1細菌。它最初是去年被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微生學家蒂莫西‧沃許確認。他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發現了兩種細菌,從中找到了NDM-1。而這名患者曾經在印度住院治療。 NDM-1屬於「楊桿菌」(Enterobacteriaceae )的一種。著名的「大腸桿菌」( E.coli)、 沙門氏菌(Salmonella)、毒性堅強的「困難腸梭菌(C-diff),都是這個家族的一員。 研究人員指出,NDM-1菌跨越不同的細菌種類,可以在許多從醫院感染的患者身上?生更大的抗藥性。NDM-1甚至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而「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通常被認為是緊急治療抗藥性病症的最後方法。 目前,南亞和英國已經出現數起感染病例。研究人員正在確定這些NDM-1患者的擴散程度。 在對疑似患者進行檢 查以後,研究人員在印度欽奈市確認了44名患者,在印度哈利亞納邦確認了26名患者。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在孟加拉國國、巴基斯坦和英國發現這種超級細菌 的蹤跡。其中,英國患者人數達到37人。部分英國患者最近曾經前往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接受整形手術。 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發表研究報告稱:「除了英國,印度也向其它歐洲國家和美國人提供整形手術。NDM-1可能將在全球蔓延。」 大多數NDM-1出現在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除了「替加環素」和「黏菌素」以外,它對其它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但在部分患者身上,甚至上述兩種抗生素也不起作用。 最關鍵的是,NDM -1超級細菌是以DNA的結構出現,被稱為質體。研究人員稱,它可以在細菌中自由複製和移動,從而使這種病毒擁有傳播和變異的驚人潛能。研究人員說:「空 中旅行和移居,使這種超級細菌在不同國家和大陸之間迅速傳播。其中大多數已經存在這種細菌的國家尚未被發現。」 另外據英國《衛報》11日報導,國際旅行和醫療旅遊已經導致抗藥性細菌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傳播,可能預示?抗生素時代的終結,醫生將難以治療受到細菌感染的患者。 不過,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在醫院徹底消毒和勤加洗手,仍可以有效減低它的散播。 具影響力國際醫療期刊「刺胳針傳染病期刊」警告,赴印度接受整容手術在內便宜醫療的遊客,有感染幾乎所有抗生素罔效超級細菌的風險。不過印度當局和醫生都認為言過其實。 英國科學家在南亞和英國病人身上發現1種稱為「新德里金屬β內(酉先)胺(酉每)」(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NDM-1)新基因,包括效力最強的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在內,幾乎所有抗生素都對 NDM-1罔效。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刺胳針傳染病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華爾希(Timothy Walsh)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2007至2009年自印度清奈(Chennai)和哈雅納(Haryana)省的醫院病患,以及英國國家基準實驗室蒐 集細菌樣本,發現3地NDM-1陽性案例分別有44、26、37例。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案例中,有許多病患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進行包括整容手術在內的治療。上述研究警告,「NDM-1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可能性極高,國際協同監視有其必要」。 不過印度當局認為上述顧慮言過其實。 「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引述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主任委員卡圖契(V.M. Katoch)說,抗生素無效確值顧慮,但就此非難1個國家並不公平,「根本無需恐慌」。 德里醫院Max Healthcare資深顧問馬哈揚(Monica Mahajan)對「經濟時報」說,外國「醫療旅遊」觀光客感染這種細菌的機會微乎其微。他表示,通常只有加護病房內使用呼吸器或病危患者才會感染這類細 菌,前來接受選擇性手術的外國病患感染機會根本微不足道。 近年來,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無效的情況在全球日增;上述研究指出,由於抗生素濫用和誤用,印度又更甚其他國家。 由於醫療水準具國際水準,價格僅已開發國家的10分之1左右,全球每年有數千觀光客赴印醫療旅遊。外國病患對包括Apollo Hospitals、Fortis Healthacare、Max Healthcare等大型連鎖醫院每年營收貢獻卓著。
Fortis醫院危重症醫學部主任韋瑪(Amit
Verma)表示,他不認為赴印醫療旅遊存在任何重大負面影響。他說,上述研究樣本數太小,根本無法據以形成任何結論。由於上述細菌傳染力有限,造成全球
大流行的機會根本小到不值一提。 |
||
For questions or comments please e-mail to 美中新聞主編室 @Copyright 2009, 2010 Chinese American News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