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gong Club

  養生氣功練功手冊
 
 
 
 
  

長壽門戶要穴簡介

◎ 張

    根據史書記載,我們的老祖宗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發現人體經脈的存在。

「黃 帝內經」中指出,經絡系統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治百病、調虛實的作用,也就是說,人的生命之是否存在,決定於經絡系統是否正常,疾病之所以 發生,是由於氣在人的經絡活動中出了問題,疾病之所以能得到治療,也是由於氣與經絡的基本作用發揮了功能。經絡是傳統中醫學的核心基礎,用氣來鍛鍊經絡是 各種醫療保健養生的根本。

    人 體經脈系統,是遍佈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共有奇經八脈與左右對稱的正十二經脈,聯絡各穴道。其中最主要的有十四條經脈循線行於人體全身,這十四條經脈 為任脈、督脈、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陽、足三陰,而經脈的許多分支,稱為絡脈。經絡系統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維持全身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天地間充 滿了各式各樣的氣場,不論動物或植物都具備了「氣」才能生存。人若充滿了氣,同時也就具備了生命的潛能。只要一息尚存,人生就會充滿希望。

    「氣」 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力的基本能量,氣功練習是增強及激發人體潛能的一種鍛鍊,養生氣功是調身,調息和調心的鍛鍊,以「養生氣功」調整身體磁場的功能,增強體 質,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之目的。氣功古時稱為「吐納」,即以訓練呼吸的鍛鍊,使人體經脈獲得充分的「氣」,藉以按摩五臟內腑,通筋活 絡。

    練氣時要求放鬆,自然及排除雜念,所以能消除緊張狀態,抒解壓力。

 

   人體「天地人」三要穴 

── 人體磁場與外界「三通」要道──「百會」「湧泉」與「勞宮」號稱為人體的「天地人」三要穴。

    人體也有「三通」,有三個主要穴道與外界環境磁場作「氣」的交流 :「百會穴」、「勞宮穴」與「湧泉穴」,三者號稱人體的「天地人」三要穴。

「百會穴」在頭頂,承接來自天上的磁場能量;「勞宮穴」在手掌心,與週遭環境溝通;「湧泉穴」則位於腳底,直接與大地之地氣交流。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央。

  尋穴方法:後髮際正中上7寸,相當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之交點處。沿左右兩耳至頭頂正中的直線,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

    特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即印度七輪中的「頂輪」。道家說此穴「陽中藏陰」,因為它是手與足共六條陽脈的交會點,另外屬陰經中肝經也跑來相會,所以稱為「百會」,應用非常廣泛。

    效用:可改善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暈車、痔瘡。

主治:頭痛、頭暈、脫肛、子宮脫垂、中風不語、精神病。

頭為諸陽之會,身體五臟六腑經絡之陽氣無不上會頭面。頭頂最重要的一個穴道就是督脈的「百會穴」。而百會穴的位置在兩耳尖連線與鼻尖上連額頭與脊柱(左右正中 )連線的交叉點,是氣功理論與實際操作上重要的一個穴位。如常有頭悶頭痛、胸悶氣短、排便不暢等「氣鬱」病證時,可以靠指壓百會穴來獲得改善。

    而更簡單的辦法是,每天洗澡洗頭時,順便以十指將整個頭皮均勻的按摩一次,讓頭皮上的督脈、膀胱經、膽經的氣血獲得通暢。梳頭時緩慢而節律的由前向後梳理 頭髮,藉由梳齒按摩頭皮各區域,有利於整個大腦皮層運動或感覺功能的再活化。能讓您神清氣爽,有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刺激方式--

    一、用雙手掌背交接,以旋轉方式按壓該穴,每次按壓約30秒後,稍停頓一下再壓,連續十五次以上,對降血壓有效。

    二、以食指、中指組成的雙劍指(或加無名指)的指腹,按壓該穴,可舒緩頭痛、暈車等症狀。

 

※ 「湧泉穴」

    穴道位置:位於足底(不包括足趾),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交界處,當二、三趾、蹠關節後方,屈趾時凹陷處。

    穴道效用: 頭痛,頭昏,心悸亢進,婦科病,失眠,目眩,咽喉腫痛失音,小便不利,昏厥等。

主治:頭頂痛、小兒抽搐、昏迷、中暑、腦溢血、癲癇。

    關於本穴:百會與湧泉兩穴在人體就像磁鐵的兩端,常常相互為用,具有非常好的理療與保養效果。

    在理論上,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稱為「井穴」,意思就是這條經絡經氣的發源地。

    中醫的「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如腎氣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性功能強盛。相反的,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以功能來講,湧泉穴主要就是:「滋腎水、降陰火、強筋壯骨、安神定心等」作用。

    肝機能不好的人,可以多刺激本穴,因為在「五行」上肝屬「木」,腎屬「水」,因為水能讓樹木長的更好。

    冬天主「腎」,本穴又是「腎經」的發源地,所以刺激本穴亦具有時機上的最佳效果。

  刺激方法:

    一、若天候允許,有機會不妨多打赤腳,踩踩地氣,特別是泥土地、鵝卵石或草地。

    二、用手掌搓揉,讓手掌「勞宮穴」的氣與本穴交流,搓揉至微微發熱為止。

 

  ※ 「勞宮穴」

    位置:手掌中央。 

    取穴法:握拳,以中指屈向掌心,指尖所著之處取穴(在二、三掌骨之間)。另一說法是取中指及無名指兩指尖所著之掌心中(在三、四掌骨之間)取穴。    本穴特性:本穴在經絡上是屬於「心包經」。

人體主要以三大穴道與外界相通:百會、湧泉及勞宮穴。百會通天、湧泉通地,勞宮則是可由人體主控的出入氣穴,因此氣功的出氣、採氣或各種自我導引都是以勞宮穴為主。所謂的「掌風」指的就是由勞宮穴出入的氣。

    主治:清心、瀉心火熱、安神、心痛煩悶,憂鬱症、精神不濟,脅痛、中風昏迷、中暑、小兒驚風。

    刺激法:

    一、以另一隻手的拇指置於本穴,其餘四指置於手背面支撐,以大拇指以旋轉方式柔壓,一次約30秒。 

    二、兩掌相對互相摩擦搓揉,至產生微熱感。

 

######

頭部按摩四大穴道

     頭 部是屬於人體的主宰,為「諸陽所會」與「百脈相通」。中醫講「髮為血之餘」,「腎者,其華在髮」。說明頭髮和腎精與血液密切相關。由於精血關係到整個機 體,所以「髮宜常梳」不僅僅是局部作用,而是「掌一髮而動全身」。所以要想強身體健,特別是要想保持一頭黑髮,必須梳通頭部經絡,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調 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頭髮根部的血流量,促進頭髮生長,改善黑色素細胞的活性。增加黑色素細胞的數量,使頭髮常年烏黑發亮。

   頭部按摩對頭暈、頭痛、偏頭痛、精神難集中及疲倦等有效。

   頭部有四大穴位係督脈重要的穴道,瞭解其所在穴位,對氣功修練者有很大的幫助。

  一、印堂穴

   取穴在額部,即兩眉頭中間。印堂對於治療頭痛及眩暈有相當幫助,頭痛時可多柔按穴位;小朋友出現驚風,或是大人失眠,按穴也有紓緩作用。

  二、神庭穴

   取穴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半吋。神庭穴對治理頭痛、眩暈及失眠很有療效。

  三、上星穴

   取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一吋。 按上星同樣對頭痛有幫助,另外亦能紓解眼部疾病,如目痛。

 上星穴與印堂穴都是督脈的穴位,上星在頭正中線上, 由前髮際往上推找一寸左右,可感覺一個小凹處,常用來治療流鼻血、鼻塞、鼻涕、打呼等病症。印堂剛好位在兩眉頭之間,可助督脈的氣機通暢而過鼻子,改善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及鼻塞打呼的問題。

  四、百會穴

   取穴在頭部,前頭髮際正中上五吋、兩耳尖連線的相交處。因睡眠不足而感到頭痛,不妨輕按百會穴,以減痛楚。穴位另對治療眩暈、泄瀉、失眠也有幫助。

  頭部按摩步驟:

 1.用中指柔按每個穴位,順時針方向八次,再逆時針方向八次。

 2.用四隻指尖,按推整個頭皮,由前向後。

 3.用拳頭輕敲頭部,由前向後。

 4.雙手互擦至發熱,敷面約10秒,連續四次。

注意事項:

 1.頭部按摩能有效改善頭部不適,若按摩後,仍無明顯改善,則應尋找醫師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2.高血壓、偏頭痛等疾病引起的頭部不適,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頭部按摩,以策安全。

 3.按摩時切忌用力過度,應有節奏,持續均勻。

 4.指甲過長者應先修剪,以免弄傷皮膚。

 5.長者、小孩或身體虛弱者,進行按摩前應先諮詢醫師意見,以免弄巧反拙。

  

※五台山八部功法

五台山八部功法中也有頭上六部,腳上兩部的功法傳世,據說勤練有健康長壽、返老還童的功效,特整理如下,供有興趣者參考。

  頭上六部:

    ※乾梳頭:十指併攏,微屈,作梳頭狀,以前額─印堂穴──直梳到脖根。梳時指尖必須接觸頭皮。但輕重要適度,頭皮以不痛為原則。

    ※按摩頭:用兩手掌,主要用勞宮穴按摩頭皮,方法同乾梳頭,不過要稍用些力。

    ※搓脖後穴位:翳風雙穴,完骨雙穴,風池雙穴,天柱雙穴,啞門穴,風府穴,玉枕雙穴,腦戶穴等十三個穴位。手在脖後搓,右手搓左方,左手搓右方。

    ※搓耳朵:這是一種全息療法。全身各部位在耳朵上都有反應點,故搓耳朵。相當於全身按摩。有強腎之功。搓耳朵時用兩手掌上下搓,那處有痛點,說明那處的相應部位有病變,應重點搓以刺激耳部有關部份來防治病變。

    ※搓太陽穴;用左右兩手掌從太陽穴上方一寸處,往下一直搓到臉下面。

    ※乾洗臉:雙手併攏,用兩手掌從百會穴一直搓到臉下面,古時叫注顏術。

    以上五台山頭部六部功法,每次練功時以手搓揉五十下為主要練習時間,次序可自由調整,對一些初學自發功,而苦無進展的初學者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等假以時日,氣感強時,自然可以隨時感覺自發功的功效與狀況。 

腳上兩部︰

    ※燙腳︰每晚睡前用開水燙腳。剛開始水太熱,可慢慢用雙腳沾水,等水溫能容下腳時,將雙腳全部泡在水中,同時即作頭上六部功。六部功作完時,水也快涼了。這時將腳拿出來,但千萬不能擦乾,必須讓它晾乾。

    ※ 搓涌泉︰〔即腳心〕燙完腳自乾後,端坐椅上或與小腿等高的床、凳上。全身放鬆,然後抬起左腿〔女則為右腿〕。將小腿放在右腿大腿上,腳心朝外,腳尖朝前, 左手扶住左腿腕,用右手手掌〔勞宮穴〕,搓左腳涌泉穴一五下〔約十五分鐘〕。搓完後放下左腳。再用此法搓右腳心一五○下。兩腳共用三十分鐘,然後睡覺。

   

以上八部健康長壽功,除搓腳心每次一五○下外,其餘七部,每次五十下。第七部燙腳,早晨可不必燙腳,換成搓小腿,每次也是五十下。

pcmax-r-g.gif (1917 bytes)

For questions Please 
E-mail to Chief Editor Office

Copyright @ 2009-2010, Chinese America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