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gong Club

  黃帝內經 (Huang Di Nei Jing)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素問

黃帝內經--靈樞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一部傳承2000多年,被歷代醫家視為「醫家之宗」的中醫經典巨著,也是中國醫學史上首部論述養生觀念和病理診療的經典巨著。全書分為『素問』、『靈樞』兩大部分,其年代次於漢馬王堆醫 書,是現存最早俱有完備醫學理論體系的彙編醫籍。

  「黃帝內經」之名,首載於東漢初漢書藝文志。自唐王冰(A.D.-762-)以後,整合「素問」、「靈樞」兩書,各八十一篇,為內經。內經隨著中國醫學,在隋唐以後東傳韓國、日本、越南,並指導東方醫學千餘年;元明時,更西傳阿拉伯世界、 歐洲,啟發西方循環解剖生理學的實踐。然晚清以後,藉助於數學、物理、化學而快速進步的西方醫學東傳,衝擊著宏觀的傳統中醫。因此,包括內經的中醫學理論 及臨床實驗,急待以現代統計學及微觀的科技,給予印證、整編及開發,以求傳統醫學能在此新時代中蛻變與發展。

  『素問』之名 則始見於後漢張仲景(A.D.142-220)傷寒雜病論序。『素問』乃是問答醫學基礎之書,「素者,本也。問者,黃帝問於岐伯也」。其中『素問卷』在古 代天文學、地理學、歷算學、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基礎上,強調人生本身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並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 生理、病理等現象,指導診斷與治療;把陰陽的對立與平衡看成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強調精神與社會原素對人體及疾病的影響;提出了 「治未病」的疾病預防理念等,全書詳細闡述了人本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病証、診法、療法,以及「天人相應」的 養生之法,集中而 系統地展現了中華古文化中的醫藥學和養生學之大成。

 『靈樞』約成書於戰國時期,因其共有九卷又稱作『九卷』,『靈樞』之名在東漢 至唐或稱『九卷』、『針經』、『九靈』,王冰以後始稱為『靈樞』。『靈樞』是中醫學主要理論的基礎之一,它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指導,全面論述了人體的生理, 病理,診斷,治療,養生等問題;全書運用陰陽五行以及天人相應的整體觀闡述了臟象、經絡、病機、診法、治則等中醫學的基本理論,以天地氣交、天人相應為 因,揭示宇宙-人體-臟腑相應一體,其中生、長、化、收、藏等人體平衡理念及陰陽消長、五行相生相剋的生命運動過程。尤其是對經脈、腧穴、針刺及營衛氣血 等,均有獨特的發揮和系統精詳的介紹。

 

 

pcmax-r-g.gif (1917 bytes)

For questions Please 
E-mail to Chief Editor Office

Copyright @ 2009-2010, Chinese America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