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債後續演變 盧比尼:完美風暴正成形
|
2012-01-30 |
|
● 歐債後續演變 盧比尼:完美風暴正成形
● 消費冷 美個人支出持平
● 美將在星部署多艘近岸作戰艦艇
● 美貿易執法小組 卡司更強
● 美媒體曝光美國八大領域被中國超過
● 情勢嚴峻 兩伊紅色旅遊警示
● 30秒350萬天價 超級盃廣告再創新高
● 分析稱Kindle Fire去年四季度銷量或達600萬部
● iPhone 4S或創消費電子產品銷售最快吉尼斯紀錄
● 時尚雜誌《Ala》 風靡穆斯林女性
● 英研究:女性停車技術大勝男性!
● 菲總統府顧問 購盜版光碟惹禍
|
|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歐盟高峰會前夕,包括新末日博士盧比尼(Nouriel
Roubini)、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德曼(Thomas
Friedman)在內的學者專家預期,歐債危機只會愈來愈糟,一場「完美風暴」正在成形。
為期5天的「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於周日落幕,場內政治人物及企業領袖儘管仍試圖為歐債危機嚴峻程度緩頰,但學者專家卻預測了歐元區解體、美國經濟染恙、軍事緊張升高─伊朗核武問題終將引爆衝突等可能情事。
執教於美國紐約大學的經濟學者盧比尼預測,全球在2012年可能還苟延殘喘,但拖不了太久,「2013年恐將有場完美風暴,將看到歐元區陷入完全危機、美國財政問題嚴峻、投資失利潮、中國經濟硬著陸等」。
盧比尼預言,1年內希臘將勢必要退出歐元區,而歐元區最少有50%的機率會在3-5年內解體,因為「歐元區是一列在慢動作翻覆中的火車,不僅希臘,連其他國家也無力償債」。
為紐約時報寫專欄的佛德曼也提出同樣晦暗的預測,將世界比擬為桌子,美國經濟、歐元區、阿拉伯世界及中國與印度分為4隻腳,而「這4隻腳現在都真正在搖晃,更比歷來都相互連結及相互依賴」。
伊朗取得核武可能是第2頭痛問題,僅次於歐債危機。佛德曼說:「美國最深沉的恐懼,就是以色列對伊朗開戰,迫使美國必須去收尾。」盧比尼也表示,對伊朗開戰對全球經濟將有毀滅性後果,「油價最少將飆漲50%,全球將陷入衰退」。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赫曼(Gideon
Rachmann)也警告,一股對歐元區的反對勢力,將導致極端主義者政黨崛起,如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吉有可能在3月的總統大選第1輪投票中敗給極右派領袖勒彭(Marine
Le Pen)。
BDI創逾3年新低
工商時報 綜合外電報導
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今年來一路下跌,已跌到逾3年新低,分析師指出,這是由於目前全球海運業運能嚴重供過於求,並警告多家業者恐於今年上半年出現虧損,甚至還有在業界掀起財務危機連鎖效應的可能性。
香港麥格理證券指出,本月BDI的跌勢非常「極端」(extreme),單是過去3周便重挫57%。而主要原因,便是之前一段期間的信貸成本低廉與全球貿易激增,使得各家業者紛紛搶訂新的超大型船隻,才會導致現在運能嚴重過剩,一再摜壓費率。
今年開年以來,作為全球海運大宗物資運輸成本衡量標準的BDI指數一路下挫,上周四、周五兩天更連續大跌近4%,收在726點,寫下2008年12月以來最低紀錄,回到全球貿易正要從上一波金融風暴中復原時的水準。至於載運散裝貨品最大型的船隻海岬型貨輪,今年以來費率更已狂跌76%。
根據麥格理分析師表示,BDI跌勢一發不可收拾,問題的癥結點便是「運能過剩碰上貿易量成長趨緩」。且根據麥格理估算,今年全球海運的載運能量,預計還會增加22.7%。
瑞信也在近期一份報告中認為,海運業體質可能要到2013年,才會恢復到比較健康的平衡狀態,但這得取決於貨運需求是否會出現「明顯大幅」增長。
瑞信分析師還稱,考量到全球及中國經濟都有放緩跡象,目前無法期待明年經濟可重演2009-2010年的有力復甦。
儘管整體前景看淡,麥格理仍點名中海集團(China Shipping)與太平洋海運集團(Pacific
Basin)這兩大業者,可望在今年維持獲利。但其它業者則不無可能會在今年上半年陷入虧損。
飛利浦去年Q4大虧1.6億歐元
荷蘭電子巨擘飛利浦(Philips)因銷售遲緩、退出電視部門成本和資產價值的沖減,去年第4季大虧1.6億歐元,創下近10年最嚴重的虧損紀錄,而該公司也因此對2012年的展望格外謹慎。
飛利浦表示,整頓業務成本和提升工廠效率的投資,恐怕會拖累2012年業績。
不過執行長范豪頓(Frans van
Houten)重申,將致力達成2013年的財務目標。
范豪頓指出,由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尤其是歐洲地區」,公司有必要抱持謹慎態度,而且今年上半年預料將面臨「困難」。
飛利浦去年第4季淨損1.6億歐元,遠不如於前年同期的淨利4.65億歐元,市場原預估淨損金額僅2,575萬歐元。上季營收達67.1億歐元,略高前年同期的65億歐元。
2011年飛利浦全年淨損高達12.9億歐元(約17億美元),遠不如2010年有淨利14.5億歐元。
Theodoor Gilissen
Bankiers分析師維斯提格表示,「整體而言,飛利浦上季營收仍出現成長,情況並沒有那麼糟,但談到毛利率,該公司還要多加努力才能達成目標。」
范豪頓表示,「歐洲整體呈現疲軟,但德國仍是強勁的市場。」他表示,最受影響的是針對終端客戶的產品,以及醫療保健部門。
為了減輕損失,飛利浦計劃在全球裁員4,500人,其中1,400人是在荷蘭的員工,連同其他精簡人力計畫,希望在2014年前省下8億歐元成本。
不過飛利浦亦警告,重整支出將影響2012年的獲利。
范豪頓設下在2013年前,利息、稅和攤提前淨利(EBITA)增加10%至12%,且營收年增4%至6%的目標。
維斯提格表示,「飛利浦照明部門的毛利率僅2%,凸顯范豪頓眼前充滿挑戰。」
飛利浦照明部門上季營收成長5%至20.72億歐元,節能LED燈占該部門總營收的18%,該部門EBITA衰退79%至4,100萬歐元。
經濟全球化下 中國對歐盟布局策略
2012-01-31 01:03 工商時報 余欣凌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
全球化的效應帶起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使得經濟的新自由主義逐漸成為主流,特別是在經濟活動中明顯看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在經濟活動中資金更是不可或缺的命脈,因此也促成資金的自由化愈加興盛。資金自由化帶來海外直接投資的熱潮,首先集中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發展漸趨飽和之後,也慢慢擴展到新興經濟體,中國正是代表之一。
中國在採取「對外開放」以及「走出去」戰略之下,海外直接投資的足跡也到了歐盟。歐盟具備創新的理念以及帶領世界經濟秩序的角色,吸引中國企業與歐盟企業進行多樣化的商業合作,透過彼此間的合作以及競爭,具有提升中國企業之專業知識與品牌形象的意義。
中國與歐盟分別運用了各自的方式回應經濟全球化的改變,歐盟採取區域化的整合,從一開始少數國家間的彼此放鬆管制,將部分主權交由超國家組織(歐盟)執行,完成單一市場的整合之後,逐步完成商品、人員、資金與服務的4大自由流通,彼此之間以共同利益為優先,進一步吸引更多歐洲國家的加入,拓展歐盟的經濟空間,轉而成為重要的投資地點,可說是歐盟區域化的模式之一。
反觀中國,向來採取積極的方式,提出對外開放與走出去戰略作為計畫主軸,在各個5年計畫中分階段實施,並且由上到下的各部會逐層擬定配合方案,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從亞洲拓展到非洲,再前往美洲以及歐洲,依照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深入不同的地區,或是以提升中國專業知識為目的進行商業合作。
歐盟吸引中國企業的主要原因,包括歐盟的市場層級與中國有所不同,且歐盟具備的戰略資產為中國所欠缺的;中國進入歐盟的時間點大概是在2000年之後,投資金額上在全球金融海嘯發生(2008年)開始有明顯的成長,並且集中投資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及金融業。就歐盟地區經濟面臨問題,需要外來資金的投入,因此願意提供中國資金與企業進入歐盟的機會。中國企業主要採取購併及策略聯盟方式進入歐盟地區,這兩種方式對於經濟後進國的中國來說,較為適當,不僅可以縮短認識當地市場的時間,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的技術。
以通訊、汽車與家電產業為例,中國企業均以積極的態度與國際大廠合作:通訊產業主要是以積極出口與專注研發的方式進入歐洲市場,同時與國際大廠進行技術合作;汽車產業則以購併的方式為主,彌補中國汽車產業中技術與品質的不足,並期待打開中歐汽車的產業合作新領域;家電產業則是以提升品質的方式購併歐盟企業,以多樣化配合在地化的方式發展,彌補預期資訊分析落差可能造成的損失。
從中國與歐盟的應對方式來看,雙方皆運用自身優勢與正面的態度面對,同時都在全球舞台上發揮影響力,尤其是中國在短短幾年間創造驚艷的中國經濟奇蹟,先在大陸內部統整鉅額資金,在歐盟遭遇經濟問題時及時投入歐盟市場,也藉此快速提升中國產業的水準,改善中國產業競爭力,並進一步在世界舞台逐漸佔有一席之地,引為歐盟與美國側目的對象。中國透過在歐盟的產業策略布局,逐步提升產業競爭力,進而全球布局,雖然不是每一步都是成功的甜果,若能將失敗的經驗做為改進策略的依據,也未嘗不是一種進步。
|
|
|
|
|
For questions or comments please e-mail to 美中新聞主編室
->
-> ->現在時間是
@Copyright
2009-2012 Chinese American News Inc.
|
| |
|
Ad - Large Square Button
Space reserve for 240Wx240H |
|
|
|
Regular Button 125Wx125H |
Medium Rectangle Button 240Wx120H |
Large Square Button
240Wx240H |
Vertical Wide Skyscraper
Ad Space: 240Wx600H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