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聞Web
 Chinese American News  Web  
美中新聞網
美中養生氣功俱樂部 美中新聞生活手冊 美中黃頁 美中生活手冊 Taiwan Macroview TV 美中藝術館-Art Gallery
 

 

祝君波:中藝術品拍賣世界第一


2012-07-28
陳(沖):已同意周功鑫請辭
龍應台:討論成立藝術銀行
吳伯雄:兩岸對一中認知有差距
外交部開課-外館學同理心 國人求救別無情
史坦威鋼琴賽 台灣學生奪冠
勇於突破 朱敬一引進新思維
中國發電量超美 成世界第1
泰國稻米出口 全球第一
祝君波:中藝術品拍賣世界第一
港人全球最長命 均壽80以上
綠籲對岸多聽國民黨以外聲音
審計部:台灣資金外流嚴重
 
    【美中新聞綜合外電報導】旺報報導,當今大陸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已成為兩岸三地乃至於華人社會,藝術品收藏交流的品牌平台,今年10月適逢清翫雅集20周年,華人收藏家大會將會同兩、三百位華人界知名收藏家來台,並參訪台北故宮,料將成為兩岸三地收藏界的一大盛事。華人收藏家大會幕後最有力推手執委會副主任祝君波,現任上海新聞出版局副局長8月將先行來台,參加《旺報》創富論壇並做專題演講。以下為行前的專訪摘要:

 問:中國藝術品拍賣過了近20年歷程,您是中國第一家拍賣行朵雲軒創辦者,能否請回顧20年前發展拍賣行時的摸索過程?

 答:20年前的8月,我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專業拍賣公司朵雲軒,當時感覺在特定店舖裡掛畫有限,客人要走進特定空間才能談生意,生意很難做大。1992年4月26日我在香港參加了第一次拍賣,直到93年一共連續參與四屆拍賣,覺得找到了可以把生意做大的辦法──藝術品拍賣。因為拍賣就把空間拓寬了,全世界的收藏家都可以參加,貨源集中於此,還可以相互競爭叫價。當時一年業績僅幾千萬,而現在朵雲軒年收入已可以做到10個億(人民幣,下同),這是其一,當初出發點,先想把生意做大、做強。

 第二個原因則是當時拍賣行都是佳士得、蘇富比外國公司,國內這一塊領域還很弱小,我任朵雲軒總經理時僅有30幾歲,年輕人有一股雄心壯志,想「打破外國公司壟斷中國藝術品拍賣局面」,懷有這種愛國情懷。心想:中國人有這麼多藝術品,卻由外國公司主導拍賣,香港、紐約、倫敦拍賣市場,中國人為什麼不能自己主導呢?

 中國掌握主導權

 問:如今中國目前藝術拍賣行的發展現況呢?

 答:現在一份大陸文化部最新統計,我國藝術品交易已經達到世界第一。這裡幾項數字值得留意。總的來說,大中華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2010年達1694億元,2011年達2180億元,年增長約29%,這交易額涵蓋拍賣、畫廊、藝術博覽會、網上交易等各種交易。

 若單看拍賣交易,2010年大中華區(含港澳台)拍賣額達589億元,已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繼續領先,拍賣總額975億元,年增長率65%,這代表20年發展走來中國藝術拍賣已達世界第一。其中,2011年港澳台拍賣148.6億元約占15%,約有85%來自內地,這意味著拍賣領域不僅已打破外國人壟斷局面,也已由中國人掌握相當的主導權。不過,目前大陸目前拍賣仍以書畫類藝術品較顯眼,瓷器則在香港、紐約、倫敦拍賣價格比較佳。

 藝術品市場的源頭是藝術家,介於中間的是市場仲介,下游則是收藏家、美術館等。供、求、仲介、商品與價格體系五大環節構成了完整市場產業鏈。現在中國拍賣價格體系主要由拍賣所引導,近20年來,價格體系已相當資訊公開、透明,很多拍賣資訊都可以公開查找,甚至可以就特定藝術家、單年度計算出均價。而拍賣行、藝術博覽會和畫廊的標價,也都可以彼此參照,資訊透明與合理性都比過去躍進一大步。

 鑑別能力是重要關鍵

 問:時隔20年,大陸時空環境都起了極大變化,未來中國藝術拍賣又將走向何方?如何發展?

 答:中國藝術品最終將成為世界最大宗市場,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廣義大中華區包括港澳台,人口數量世界第一,內地與台灣、香港兩岸三地力量加起來成就龐大市場需求;第二,中國擁有5千年燦爛文明,文化底蘊深厚,地大物博,光紫砂泥、玉石等物產富饒,擁有如此豐富藝術品種類與存量,沒有世界上一個民族足以媲美。何況當今中國仍有源源不絕的藝術新秀嶄露頭角,藝術市場源遠流長。

 但另一方面若論未來有沒有可能讓世界藝術品尤其歐美藝術品,也來中國市場交易?這一點還不大肯定,這牽涉到兩個關鍵因素。第一,藝術品的鑑別。當今中國人消費購買力已不成問題,但對收藏書畫、玉器、瓷器具與生俱來文化認知,但對世界藝術的認知在哪裡?好在哪裡?如何鑑別真偽?如果不解決這兩個環節,就很難對世界藝術品收藏把握好。

 香港現狀 有利交易

 第二,貿易關稅問題。西方藝術品運往中國,如果稅較高、審查程序較麻煩,交易就會受牽制。香港政策關稅與文物政策相對開放,有利於交易市場,台灣與大陸文物出入管制則較偏多。

 
中國崛起 藝術品從海外回流

2012-07-28 01:21 旺報 【特派員宋丁儀/上海專訪】

  問:大陸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龍頭,已成為全球支持經濟成長的支柱體,對於藝術市場,未來前景發展如何?

 答:經濟東移,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藝術市場也往東移,尤其中國人主導中國藝術品市場,藝術中心東漸已是世界潮流。

 1840年後西方列強用搶、走私等非正當手段或直接用買為手段;如今我們看到中國人購買力強了、市場價格高了,藝術品都從海外回流。大陸至今經濟情況也還沒有走到底,經濟發展空間仍很大。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在《拍賣報》曾估計,近10年內,中國藝術品從海外回流的便約達10萬件之多,近年來北宋黃庭堅《砥柱銘》從長沙到日本,再從日本輾轉到台灣,從台灣回流中國最終拍出4.3億元;歐洲回流宋代曾鞏《局事帖》在北京成交1.08億元;《研山銘》也從日本回流,還有宋徽宗所繪《寫生珍禽圖》從海外回流。去秋一件元代書畫由舊金山回流北京,北京匡時拍賣逾1億元。中國人正從全世界要把這些藝術品收買回來,因為經濟發展強了,人民幣升值也是一大助力。

 上海存量需求具優勢

 問:那麼上海在全球藝術市場版圖上又占何種地位?

 答:從拍賣市場結構上分析,上海與北京差距仍很大,上海占大中華拍賣份額僅約10%,北京約占6、7成左右;我認為拍賣中心還是在北京,上海作為「次中心」在各方面還是具有綜合優勢。

 上海藝術市場優勢在於藝術品存量世上獨樹一幟。我國自南宋起,政治偏安江南,藝術中心也轉移至江南一帶,兩岸轟動一時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畫的就是江南的水。江南一帶孕育元四家、明四家、揚州八怪、金陵畫派、皖派、浙派、西冷八家、華亭畫派、海上畫派,江南美術史幾乎囊括了一部中國美術史,因此藝術品存量也在江南一帶積墊下來。還包括瓷器、青銅器和很多藝術品集聚在上海周圍,江南收藏藝術品占了半壁江山,累積了豐厚的收藏傳統。

 第二、上海有市場需求,這裡集中中國實業家,也集中中國最旺盛需求,即便現在很多北京的買盤也都來自上海、江浙與山西一帶;第三、上海藝術品市場要素完備,有幾十家拍賣行、畫廊。根據統計,2010年大中華區畫廊1512家,北京約605家占40%,上海約237家占16%,港澳台合計120家占8%,上海畫廊數僅次於北京,超過港澳台總和。此外,近幾年,上海藝術博覽會在亞洲區樹立的成績也已不亞於北京。

 上海還有藝術創意創園區聚集如:田子坊、莫干山M50、紅坊,還有位於各區內古玩城,如中福古玩城、雲洲古玩城、城隍廟、上海古玩城、虹橋古玩城等共計數千多個展位。

 海派文化應敢為人先

 我們談到海派文化,我認為上海具有「海納百川,敢為人先」特質。在上海,集聚了中國無數個第一,如電影、唱片、出版社、報紙、印刷廠都在上海開辦,洋務運動發源地成立江南製造局,還有最早派留學生出國、最早引進西學,如上海徐匯中學、南洋模範中學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就連中國共產黨一大也是在上海召開的,近代以來,上海就充滿各種新事物。海派文化的精神就是不排外,接納各方,失意的文人、戰敗的官僚、落難的封建遺表都待在上海。甚至我認為當下一代上海人已過於保守、害怕犯錯被批評,「謹慎有餘精明過度」,上海人不應該喪失開創性格、敢為人先的精神。

 問: 2012華人收藏家大會年即將移師台北,您能否為我們介紹,華人收藏家大會今年的精彩亮點?

 答: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在上海創立,但並不是一直在上海開會,過去已連續兩屆在上海舉辦,今年我們受到了台灣業界熱情邀請,包括曹興誠先生、王定乾先生、清翫雅集和中華文物學會的藏家,研究了在台北舉行的可行性。

 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架構參照世界華商大會,希望能輪流到世界各地巡迴開會,把這一品牌帶到世界各地,我相信未來新加坡、澳門、美國都是適合我們開會的地方,也可以在國內北京、杭州、廣州等城市輪流開會。

 台灣是華人收藏重地

 今年正逢台灣清翫雅集成立20周年。清翫雅集可稱得上是目前最頂尖的華人收藏團體,有著深厚的文化積累和豐富的經驗。本屆大會將有清翫雅集20年展覽也有清翫雅集的專題論壇,相信大家會很有收穫。

 再次,近幾年兩岸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前不久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台北故宮博物館合璧,這是非常好的機會。同時,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許多看點,台灣地區是華人收藏重要區域,也是中華文化傳承寶地,從沒中斷過對於中華文明的延續,因此把台灣作為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走出大陸的第一站,也是最合適的。今年將在台北故博物院專場活動,將由周功鑫院長親自會見。

 另外一看點則是今年大會論壇主題「收藏回歸人文的精神家園」。前兩年多講商業投資,過度商業化,收藏是個人學習,個人玩賞的,不要老從投資角度,也要從提高文化修養更深層次去探索。

 問:隨著兩岸交流開放,從您的觀察,兩岸三地未來在收藏領域呈現怎樣的交流面貌?收藏家在藏品與研究心得共用能否互通有無?

 答:過去兩岸藝術品交流都要通過香港,台灣人買大陸藝術品通過香港、大陸輸送藝術品到台灣也經過香港,造就了香港先興盛,香港相對文物市場較開放,關稅也低。近20年來,兩岸已實現三通,現在中心已轉移到大陸。台灣與大陸文物政策偏重於管理,現在大陸的境外與外資仍不能直接開拍賣行。我認為,收藏的主發動機今後是在大陸,而香港、台灣也是兩個側發動機,一齊來推動。

 兩岸三地藏品與研究的共用幾乎已經沒有障礙,台灣收藏期刊主要針對的訊息和讀者都鎖定大陸,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也是民間一大交流平台,至今已累計採訪180多位收藏家,累積大量記載文字。




 
 
 
 




Searching last 3 month issues ? Click Here!

For questions or comments please e-mail to 美中新聞主編室

早安 ! 今天是 221日星期-> -> ->現在時間是 4時:39分

@Copyright 2009-2012  Chinese American News Inc.

240x120
施哲三油畫雕塑藝術展示中心
 
240x240
Ad - Large Square Button
Space  reserve for 240Wx240H

C&H - Material Handling and Industrial Supplies C&H - Material Handling and Industrial Supplies

Foreclosure.com
  Regular  Button 125Wx125H
 
Medium Rectangle Button
240Wx120H
 
Large Square Button

240Wx240H
Vertical Wide Skyscraper
Ad Space: 240Wx600H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