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常用療法名稱
● 養生兼調理的漢方保健
● 食物的四氣-溫熱涼寒
● 日常生活的養生食療
● 日常食物的10個副作用
● 18種超級食物
● 常吃枸杞可長壽
● 黃豆是東方長壽關鍵
● 黑米有豐富營養
● 加油添醋-談吃醋
|
美中養生氣功俱樂部
靜功+動功+自發功+經絡穴位+食療=提高免疫力
|
靜坐是每天的功課!培養內功最佳途徑
@@@@@@@@@@@@@@@@@@@@@@@@@@@@@
|
|
怎麼吃最健康?
一、粥 護胃養生,元氣補充站
粥在「大長今」裡出現頻繁,長今跟山中居士學習用枸杞加磨碎艾草熬粥,來預防感冒;娘娘懷孕,長今採新鮮蔓菁煮粥,為她補元氣;皇后胃口不好,御膳房則準備核桃、松子等做成的五子粥,可以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舉凡胃口不好、身體虛弱,各式各樣的粥,便如同救星一樣,負責幫人補充元氣能量。
事實上,粥的熬煮過程中,已將食物的有效成份釋放溶解在湯水中,因此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家或體質虛弱的人。
而且粥的食療千變萬化,蔥白粥有殺菌效果、芹菜粥可以讓大小便順暢……,在滾燙粥裡撒上青蔥,讓自己發汗,揮別感冒,是營養師趙強的預防感冒方。
可別小看這碗濃稠的粥,它不僅可以補充營養,長久以來,也被醫家視為療癒聖品。
◎中國馬王堆出土的醫書《五十二病方》,便以粥治療疾病。 ◎西漢名醫扁鵲,用粥品來治療便秘。
◎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米穀湯液可以滋養腸胃。 ◎東晉葛洪《肘後方》,則用梗米煮水來治療腹絞痛。
此外,粥還可以協助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譬如杏仁、茯苓和松子等,必須與粥一起食用,才能讓藥效持續,達到更好的清腸效果,中醫師吳明珠提到。
有些人不喜歡粥,害怕喝粥時產生的噁心反胃感,也有解決方法。
「加點薑絲就好了,」吳明珠解釋說,冷粥、稀粥因為水分多,容易加速胃酸分泌,這時可以把粥加熱,或是加進蔬菜或薑一起熬煮,就可以減少反胃情形。
以營養學角度而言,也並不贊成喝白粥,認為營養素攝取不足。
混合搭配油脂類或葉菜一起熬煮的鹹粥,可以吸收到多種營養素及礦物質,也可延長胃排空的時間,減少因空腹產生胃酸分泌過多,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補充。
食慾不振,想要打起精神,補充能量?不妨試試來碗熱騰騰的鹹粥。 •怎麼吃最健康
熱粥最好,配合肉湯菜湯或蔬菜熬煮鹹粥更好,可以讓食物營養精華一次被吸收。
二、大蒜 韓國菜必備,消炎殺菌全靠它
小小的大蒜,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裡,扮演著重要的救命角色。
涼拌海鮮、小菜,少不了蒜頭汁殺菌提味;長今消除太后娘娘的腳氣病,靠的也是蒜丸。
現代科學證明,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消炎殺菌。
以往行軍時必備鹽跟大蒜。鹽用來補充礦物質,大蒜則專事殺菌和預防疾病,凡在野外飲用水之前,先嚼片大蒜殺菌。
近來,大蒜也被發現可以降低膽固醇。但根據台大食科所的研究發現,大蒜不用多,一天一瓣,降膽固醇效果就很好。
然而,生大蒜與熟大蒜作用不同,生大蒜辣素多,刺激性強,不但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也會加強發炎反應,因此胃發炎、喉嚨痛、痔瘡、眼睛紅、長青春痘等體質容易上火的人,不宜生吃大蒜,以免加重病情。
吳明珠醫師也提醒,台灣氣候濕熱,多吃大蒜容易長紅疹,嗜蒜族要適可而止。 •怎麼吃最健康
避免空腹食用大蒜。可以利用煮、炒或做泡菜,減少它的辛辣刺激。或是搭配水餃、麵食一塊吃,較不容易傷胃。
三、白菜 四季可見的超級食物
舊名菘菜的白菜,是長今被發現有廚藝天分的代表作。
御膳比賽前,長今意外丟失珍貴的小麥麵粉,她利用菘菜綠葉做為餃子皮,並剁碎成為餡料,做出一個個如翡翠白玉般的餃子。
且具有整腸健胃功效的白菜,正好適合腸胃狀況不好的皇上。長今的巧手貼心,不但讓自己在比賽中反敗為勝,也讓母后娘娘種下深刻印象。
菘菜,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白菜(大白菜、小白菜皆屬此類),因為耐寒耐放又可久存,冬天萬物凋零,白菜卻仍維持青翠,如同松樹一樣長青,也得到「菘」菜的美名。
事實上,早在五千年前中國陝西西安出土的文物中,就發現了白菜種子。
以中醫學來說,白菜可以退燒解熱、止咳化痰,深諳養生食療的清朝慈禧太后晚年生重病,高燒口乾痰多,她便揚棄膏粱厚味,改以單純的熬白菜為主食。
以現代科學分析,白菜的營養價值高,變化性多,又很容易吃到,所以被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說:「白菜是我心目中的超級食物。」
首先,白菜屬於十字花科類,擁有豐富的抗氧化族類,是最熱門的抗癌明星。 白菜中的
可以抑制乳癌細胞,硫化物則可抑制癌細胞入侵到基因蛋白。
此外,白菜中也有對眼睛有幫助的營養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跟菠菜屬於同樣會讓眼睛發亮的護眼食材。
冬天也是吃白菜的好季節。白菜豐富的纖維和維生素C,可以補足冬天蔬果攝取的不足,中醫藥理偏寒性的白菜,也可以平衡體內的燥熱之火。
吳明珠說一般人冬季常吃熱量高或滋補的食物來禦寒保暖,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補過頭,偏寒性的白菜正好可以幫忙紓解,平衡體內的熱。尤其對於燥熱體質、喉嚨痛的人也很合適,「是很好的輔助角色」。
要特別提醒,過敏或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合大量單吃生冷的白菜,如泡菜等,此時可以加點薑絲或是茴香、肉桂一塊燉煮,便可中和白菜的寒性。
•怎麼吃最健康 吃火鍋時,別忘了儘可能多加點白菜,消解火鍋的燥熱之氣。過敏體質的人可以加薑絲清炒。
四、蕪菁 消除脹氣,保護眼睛
蔓菁是蕪菁的別名,又稱做大頭菜,在劇中被用來做為安胎料理。蕪菁做粥可以滋補元氣,讓身體放鬆;做醬菜則可減輕孕吐不適。
長今為娘娘做的安胎料理中,便將熬煮多遍的蕪菁瀝乾磨粉,摻入粥中熬煮,蕪菁葉則榨汁拌粥服用,一點也不浪費。
個頭嬌小帶著鮮豔紅皮的蕪菁,長相類似蘿蔔,以中藥學來說,蕪菁有清除濕熱、利尿及消除脹氣效果,「很適合當做孕婦食補,」林口長庚中醫院藥劑部主任楊榮季說。
可以抵禦酷寒的蕪菁,在中國古稱疙瘩菜或諸葛菜,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在荊州大量種植從頭到尾都可以吃的蕪菁,解決了龐大軍糧的困擾。
耐寒的蕪菁也具有非常強韌的抗氧化能力。「超過一般植物的10倍之多,」趙強解釋,蕪菁化學結構式中有10個雙鍵緊密連結,抵禦外敵的能力明顯比其他只有一個雙鍵的植物要強上10倍。
近來在美國農業公布,食物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量(對眼睛好的營養素),蕪菁葉名列前茅,緊追在菠菜和甘藍之後,比紅蘿蔔要多出12倍之多。
喜愛美食的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有道出名的東坡羹,就是將大白菜、蕪菁、蘿蔔等加上生米去煮,類似什錦蔬菜粥的做法,很受歡迎。
但蕪菁在台灣相當少見,中醫師建議,可以營養價值及作用相似的白蘿蔔取代。 •怎麼吃最健康
最好連葉子一起吃,醃漬、煮湯都是不錯的做法。
五、松子 清腸滋潤,保持水嫩好肌膚
剛入宮的長今,經過多次練習,才能在烹飪比賽時,閉上眼睛,穩穩地靠著靈巧雙手,將一個個松子串成甜點。
珍珠般的松子,在韓國傳統御膳中運用廣泛;松子裹上蜂蜜當成甜點,磨碎做粥或是淋醬,向來被視為有滋補強身功效。
劇中皇上最喜歡的一道御膳「松子拌蝦仁」,便是將松子磨粉,拌入燙熟蝦肉、黃瓜中。
以中藥學來說,核果類是食物種子,匯集儲藏了植物的營養精華,因此有滋補作用。松子豐富的油脂成份,不但可以幫助排便,還可以滋潤皮膚,皮膚乾燥、用腦過度的人很適合吃點松子,吳明珠建議。
而且,松子屬於優質的油脂來源,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須脂肪酸,可以緩和發炎反應,減低氣喘的發作。
營養師趙強解釋,通常生長在寒帶的動植物,它的脂肪排列愈穩定且不易凝固,都是屬於優質的油脂成分。
趙強建議選擇沒有加工過的松子,一次抓一點點當零食吃,可以保護心臟血管。 •怎麼吃最健康
松子熱量較高,平時撒點在飯上菜上,一點點少少吃就好。
六、海帶芽 蘊藏海洋豐富營養素
海帶芽湯是韓國很普遍的食物,無論是御膳或是平民百姓,從生日、坐月子到家庭聚會,餐桌上一定少不了海帶芽湯。
以營養分析來說,熱量低且充滿膠質、礦物質的海帶芽,是很適合現代人的美容健康食品。
海帶芽富含可溶性纖維,比一般纖維更容易消化吸收,協助排便順暢。
一方面海帶芽吸收許多海洋的微量元素,正好可以提供身體組織的修復及建造。
最大的優點是,海帶芽熱量低,做為宵夜點心不用擔心發胖,很適合愛美的女性。
「不會有虛偽熱量,」吳明珠最喜歡海帶,晚上嘴饞想吃東西,沖碗海帶芽湯加上蛋花,簡單方便,止住飢餓熱量又低,根本不用擔心發胖。
而且海帶芽中大量的膠質,是抗老化不可缺少的元素,肌膚彈性光滑全靠它。每次看起來總是神采奕奕的吳明珠透露,這是愛吃美食的她維持身材與美麗的祕訣。
想讓菜餚帶有海洋風味,不妨加點海帶或海帶芽,享受海洋清新的自然鹹味。 •怎麼吃最健康
海帶芽與醋很對味,醋可讓海帶芽軟化,可以試試用醋涼拌海帶芽或是韓式海帶涼湯。加上冰塊的海帶涼湯,可以凸顯醋的酸味,口感更清爽。
七、蕎麥 降壓助眠,保護心臟血管
長今遭到誣陷貶為婢女,與另一位官婢鄭氏相濡以沫,鄭氏經常遭到鞭打,皮膚不好,每天要長今幫她抓背搔癢。
心地善良的長今,不忍鄭式遭受皮肉之痛,想用蕎麥煮粥,為鄭氏去除腸胃濕氣,治療皮膚病,她認為蕎麥對於手腳冰冷也有幫助。
「但臨床上來說,蕎麥解除手腳冰冷的效果不是那麼好,」楊榮季解釋,蕎麥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但治療手腳冰冷效果較差。
不過蕎麥含有強力抗氧化物維生素P,可以降血脂、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血液凝結,是很好的護心食物。
「降血壓和助眠的效果很好,」楊榮季歸結臨床經驗說。
此外,蕎麥是很好的大腸清道夫,纖維含量是一般白米的6倍,民間也有「淨腸草」之稱。
「蕎麥可以把大腸內的宿便清得乾乾淨淨,」吳明珠肯定蕎麥的清腸效果。
在韓國很受歡迎的蕎麥冷麵,其實也是傳統飲食之一。早在1849年的韓國飲食紀錄《東國歲時記》中,便記載冬天在蕎麥麵中加入泡菜、蘿蔔的吃法。
•怎麼吃最健康
可以選擇蕎麥麵,涼拌、煮湯皆可。將蕎麥加在米飯裡一起煮或是熬粥,也是很流行的吃法。
|
|
|
歡迎網友上傳相關照片至 editor@canews.com
For questions Please E-mail to Chinese American News Chief Editor Office
Copyright
@ 2009-2010, Chinese American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