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常用療法名稱
● 養生兼調理的漢方保健
● 食物的四氣-溫熱涼寒
● 日常生活的養生食療
● 健康排毒餐
● 排毒清體信號
● 日常食物的10個副作用
● 18種超級食物
● 常吃枸杞可長壽
● 黃豆是東方長壽關鍵
● 黑米有豐富營養
● 秋食玉米 潤腸又護膚
● 加油添醋-談吃醋
|
美中養生氣功俱樂部
靜功+動功+自發功+經絡穴位+食療=提高免疫力
|
靜坐是每天的功課!培養內功最佳途徑
雙盤呼吸對任督脈與腰腎有幫助
@@@@@@@@@@@@@@@@@@@@@@@@@@@@@
研究稱懷孕早期
飲食決定生男生女
來源:環球網
想生男孩嗎?那麼在懷孕早期就應該選擇營養均衡的英式早餐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這是美國最近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在懷孕早期的飲食細節將影響到胎兒的性別和健康狀況。受孕期間吃傳統英式早餐和高脂肪食物的女性更容易生男孩。飲食脂肪含量低或者經常禁食的孕婦則更容易生女孩。
人、鼠實驗表明,受孕和懷孕早期飲食受限或不合理,會更容易生女孩。研究人員認為這很有可能源于對男性胎兒的一種選擇性遺失,因為它們在子宮中更脆弱。
|
|
10個小妙法可有效受孕
來源:湖南紅網
身體健康,年輕力壯,想要寶寶,可是……緊張?急切?懷孕未果的原因真的很難說清楚,拋開所有的煩惱,今天讓我們來輕鬆閑聊一番。介紹給你10個“受孕”小妙法,也許……
Tips1 吃吃喝喝,自然孕育
男性體內鋅缺乏,會導致睪丸激素分泌過低.減少精子數量,所以男性應該多食富含鋅的食物,例如精肉、雞、海鮮以及所有谷物,鈣和維生素D也能夠幫助提高男性的生育能力,所以請多喝牛奶吧!而女性則可以經常喝清茶。
研究表明,女性每天喝半杯清茶,懷孕的幾率會提升7倍。
Tips2
清潔健康,孕育生活
拒絕酒精:含有酒精的飲料或是一些碳酸飲料,如米酒、甜酒、可樂等,極易引起染色體畸變,導致胎兒畸形;
拒絕香煙(甚至是二手煙):煙草中有20多種有害成分可以致使染色體和基因發生變化,有些有害誘變物質會導致精子數量下降,甚至陽痿:
拒絕過度鍛煉:女性脂肪過低會造成排卵停止或癥狀明顯的閉經,嚴重的會導致女性失去懷孕能力。所以堅持經常體育鍛煉是好事,但不能過度哦!
Tips3 保持清爽,輕鬆穿
男性精子數量會因為過熱的睪丸而迅速降低,所以建議男性穿透氣性短褲,寬鬆的外褲,盡量避免洗澡水過熱,減少桑拿次數。不要經常騎自行車,或者進行一些激烈的體育運動。
Tips4 輕鬆計算,快樂排卵
你可能聽說很多可以幫助懷孕的藥物,但是在選擇之前,一定要慎重咨詢醫生。其實,想生寶寶,最關鍵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準確掌握排卵周期。孕育就像一場數字游戲:
來月經之前的14天開始排卵,如果你的生理周期長度為24--30天,那么你的排卵期大約在第10--16天之間。
一個卵子一般只能存活12-24小時,所以排卵后行房往往太晚了,達不到受孕的目的。
精子存活時間長達72小時,在排卵之前每3天同房一次比較容易受孕。
Tips5
巧用機器,準備把握
排卵預測器是提升受孕機會的好幫手,它會迅速而準確地檢測到尿液中黃體荷爾蒙是否增加(LH高峰),這種狀況常常發生在排卵之前的24-36個小時。在發現LH高峰之后的3-6小時之內行房,最容易達到受孕的目的。
Tips6 孕前保健,掃除煩惱
預約孕前體檢,醫生會對你的家族史進行了解,確定沒有遺傳疾病,保證胎兒的健康成長;醫生會對你近期的避孕方法進行指導,專家建議,想要生寶寶的女性,至少要提前三個月停止服用避孕藥,這樣,生理周期才能回復正常,才能更好地計算出受孕時間。
Tips7 準確計算,抓住時機
專家建議在排卵期間,最好1—2天同房一次。男性睪丸激素分泌和精子活動在清晨尤其活躍,而且清晨是夫妻雙方精力最充沛的時候,所以更容易受孕。抓住時機,不要錯過哦!
Tips8 恰當姿勢,助你受孕
夫妻不僅要有性生活,而且還要注意恰當的姿勢。研究表明,男上女下式可以使精子更加深入到子宮內部。同樣,如果女性有性高潮,頻繁的收縮也會將精子帶入子宮。千萬不要使用人工潤滑劑、甘油,甚至口水,這樣有可能會殺死精子。
Tips9 二人世界,放鬆享受
當你想懷孕的時候,急迫的情緒往往會占據你整個大腦,失去了做愛的浪漫感覺。其實,過于緊張的情緒反而會擾亂女性正常的排卵周期,打消你的性沖動,甚至影響到男性的睪丸激素分泌,導致精子數量下降。如果想讓你的受孕過程充滿浪漫,終身難忘,那就放輕鬆,盡情地享受吧!
Tips10 循序漸進,尋求幫助
懷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時候也需要尋求外界的幫助。專家建議,如果在各方面準備都很充分的情況下,3—6個月還未見受孕,那么夫婦二人就要進行初步的檢測,根據你的病史、年齡和性格,尋找一些醫療上的幫助。
|
|
|
歡迎網友上傳相關照片至 editor@canews.com
For questions Please E-mail to Chinese American News Chief Editor Office
Copyright
@ 2009-2010, Chinese American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