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常用療法名稱
● 養生兼調理的漢方保健
● 食物的四氣-溫熱涼寒
● 日常生活的養生食療
● 健康排毒餐
●
排毒清體信號
● 日常食物的10個副作用
●
18種超級食物
● 常吃枸杞可長壽
● 黃豆是東方長壽關鍵
● 黑米有豐富營養
● 秋食玉米 潤腸又護膚
● 加油添醋-談吃醋
|
美中養生氣功俱樂部
靜功+動功+自發功+經絡穴位+食療
|
靜坐是每天的功課!培養內功最佳途徑
|
|
中醫常用療法名稱
清
熱
指清除邪熱或虛熱的各種治法。由外感溫邪引起的一般稱實熱。邪在氣分的宜用辛涼清熱;熱毒熾盛或夾濕的宜用苦寒清熱;熱盛傷津的宜用甘寒清熱;熱在營血的
宜用涼血清熱法等。由陰虛而生的內熱,稱為虛熱,宜用養陰以清熱。養陰有滋養肺陰、肝陰、腎陰和養血、滋液等多種方法,鬚根據具體情況配合應用。在熱病傷
陰階段,也可參合養陰清熱法。另有氣虛而致的發熱,宜用甘溫補氣藥治療,不屬清熱範圍。
解毒 指解除病毒的一種治法。「毒」有熱毒.寒毒.疫毒.蠱毒.濕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內服和外治等各種不同方法。臨床上以熱毒症較多見,常用清熱解毒藥物,如銀花.連翹.板藍根.蒲公英.山豆根等。
降火 指治療熱盛火升的一種方法。「火」有虛火.實火的區別,故治療亦有不同。
1)降虛火,指用滋陰降火的藥物,以治療陰虛火升的咽痛.咯血.顏面升火.虛煩易怒.眩暈失眠.舌紅口燥.脈細數等症。常用藥物如玄參.生地.丹皮等。
2)降實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藥物,以治療肝火上升的目赤.頭痛或胃火熾盛的齒痛.便秘等症。常用藥物如龍膽草.黃芩.大黃.生石膏等。
|
疏肝 指疏調肝氣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肝氣鬱結而致胸悶脅脹.噯氣吞酸等症。常用藥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鈴子等。
活血 指流暢血行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血行不暢.經脈阻滯,如女子經行不暢.小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脅或肢節疼痛及外傷所致的瘀塊腫痛等症。常 用藥物如桃仁.當歸.紅花.川芎.丹參等。
健
脾
指健運脾氣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藥如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等。化痰指祛
除痰濁的一種治法。適用於痰而導致的多種上疾患。常用藥物如半夏.陳皮.茯苓.貝母等。痰證因病邪留阻部位.臨床表現及病機的不同,化痰法常與宣肺.順
氣.清熱.燥濕.健脾.溫陽或熄風潛陽等法分別配合應用。
寒證 指人體因受寒邪侵襲或因陽氣不足而引起的寒性證候。如面色蒼白.畏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痰多白沫.腹痛喜溫按.大便溏泄 .小便汪長.舌苔白潤等。寒邪侵襲者多見遲脈或緊脈,陽氣不足者則脈多沈微。
滋陰 指滋養陰液的一種治法。適用于陰虛潮熱.盜汗.或熱盛傷津而見舌紅.口燥等症。常用藥物如沙參.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益氣 指補益氣的一種治法。適用于內傷勞倦或病久虛羸,而見氣短懶言.面色青白.神疲無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藥物如黨參.黃耆.白術.甘草等。
補血 指補益陰血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眩暈耳鳴.心悸失眠.婦女月經不調.脈象虛國等症。常用藥物如熟地.當歸.白芍.首烏等。
安神
指安定神志的一種治法。可分為重鎮安神和養心安神兩種。重鎮安神適用於驚悸不寐.頭痛頭暈.耳鳴.目眩等症,常用藥物如磁石.朱砂.龍齒等。養心安神適用
於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等症,常用藥物如丹參.棗仁.柏子仁.遠志等。
經絡 指經脈和絡脈。經脈如徑路,為縱行的幹線;絡脈如網路,係橫行的分支。經絡是內屬臟腑.外絡肢節.聯繫全身.運行氣血的通路。它們縱橫交叉,循行於人體內外,組成了一個有機的聯繫系統。
穴位
針灸學名詞。原名「俞穴」。俞有輸注的含義,穴有空隙的意思,係人體經絡.臟府氣血輸注之處。十四經的穴位共有三百六十多個,每個穴位都與內臟有密切關
係,由於它聯屬在一定的經脈通路上,因此又稱為「穴」。未列入十四經內的穴位稱「經外奇穴」。此外,沒有固定位置,隨壓痛點和疾患部位而定的稱阿是穴。選
擇一定的穴位,施行針.灸.推拿等法,可治療疾病。
合谷 針灸學名詞屬於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主治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服歪斜.感冒發熱等症。孕婦慎用。
人中 針灸學名詞位於鼻下.上嘴唇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界處,?急救昏厥要穴。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症。
丹田 丹田是針灸學名詞,腹部臍下的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四個穴位都別名丹田。 丹田又是氣功意守部位名稱。其部位有三:在臍下的叫下丹田,在心窩的叫中丹田,在兩眉間的叫上丹田。
內關 針灸學名詞屬手厥陰心包經。位於掌後兩筋之間,腕上二寸。主治心痛胃疼.翻胃嘔吐.心悸怔忡.失眠.胸悶等症。
得氣 針灸學名詞指病者在接受針刺治療時局部有酸.脹.重麻或擴散傳導的感覺,或醫生針刺運針時指下沈重或緊澀的感覺。
耳針療法 耳針療法是在耳廓上一定的部位進行針刺,用於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人體各個臟器和身體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一定的代表區,這些區域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分佈在耳廓上。當人體某一部分發生病變時,在相應的耳廓區域往往會
出現壓痛,電阻降低,或伴有形態與色澤的改變。在這些耳廓反應區加以一定的刺激,就可以治療相應的軀體或內臟的疾病。同時根據耳廓上的反應區,還可以對軀
體和內臟疾病起輔助診斷的作用。
拔火罐
中醫的一種療法,又稱“拔罐療法”.“拔管子”或“吸筒”。能使施治部位造成
充血現象,從而能生治療作用。火罐有竹制.玻璃制等多種,本法在民部很常用,多與針刺配合使用,能提高治療效果。主要用於風濕痛.腰背肌肉勞損.頭痛.腹
痛及哮喘等症。
拔火罐時,可根據部位選用大小合適,邊緣厚而光滑.底部寬大呈半圓形的玻璃陶磁罐。先將火罐洗淨擦幹,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罐的
部位,塗以少許凡士林,將蘸有灑精的棉花用鑷子或夾子夾住點燃,伸入罐內;幾秒鐘後迅速抽出,隨即將罐子扣在患處,由於罐內空氣被熱驅逐成真空負壓可把皮
膚牢牢吸住,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與皮膚脫開。
拔火罐時,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孕婦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臟部位.乳頭.毛髮部位.患有皮膚病的地方也不宜採用此法。
針灸
中醫用針法和灸治療疾病的總稱。針法是用金屬製成的針,刺入人體的一定穴位,運用操作手法,以調整營衛氣血。灸法是以艾絨做成艾炷,或以艾絨搓成條狀,點
火燃燒,溫穴位的皮膚表面,而達到溫通氣血.扶陽散寒的目的。針和灸是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在臨床上常配合使用。
氣功療法 氣功療法是中國人民沿用長久的一種特殊保健與治療方法,對體質虛弱.神經衰弱.重病恢復期.慢性疾病.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胃下垂.便秘等均有一定療效。
中藥煎煮方法 煎煮中藥最好用砂鍋,因為砂鍋受熱均勻,而且不會使中藥的有效成分起化學變化。也可用搪瓷器皿或鋁製品,但忌用鐵鍋。
煎中藥時,要掌握好時間.水量和火候。煎煮的時間和水量因藥物性質不同而異,清熱解表藥煎煮有時間不宜過長,煮沸後10-20分鐘即可,故水量要放得少
些,只要水漫過藥就可以。滋補藥和雜類方藥,需煎煮半小時,水量要多放些,沒過藥後再高出半寸。某些藥物為了充分發揮其藥效,減少毒性,須採取不同煎煮方
法。如先煎.後下或用布袋包好了再煎等。煎藥火候也要掌握好,一般藥液未煮開時用急火,煮開後用文火,並需要經常攪拌。每劑藥煎煮兩次,兩次煎液倒在一起
和勻,分兩次服。
服藥時間應根據病人的病情和藥物的作用來決定,一般的藥最好在飯後1小時服,急性病則不拘時間。補養藥品宜空腹服,易吸收。潤腸的瀉藥空腹服,易使積滯物瀉出。助消化的藥要進食稍後再服。以助療效。驅蟲藥應在早上空腹服。能提高殺蟲效果。
中藥煎後所取得的藥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學齡期兒童 100毫升,嬰幼兒 50毫升為宜。
|
|
|
For questions Please E-mail to Chinese American News Chief Editor Office
Copyright
@ 2009-2010, Chinese American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