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急救有四招
天氣熱烘烘,在酷熱的環境下,很容易發生中暑,蘇永安博士最近將在遠流出版《十二經脈時間養生法》新書,她指出,在熱死人的盛夏酷暑時節,學習中暑的預防與急救,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蘇永安強調,她個人是在美國取得針灸醫師身分,但在台不便行醫,因此以推動自我保健教育為主,多年來受邀參加各種公益義診,她特別提供中暑的急救四招,有需要的人,不妨應應急。
蘇永安說,中暑中醫又叫做「中暍」或「發痧」。長時間在烈日或高溫下,感受到暑熱或暑溼的穢濁之氣,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水電解質失衡,以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出現頭昏、眼花、頭痛、乏力、四肢發麻、耳鳴、噁心、嘔吐、胸悶、心悸、高熱、口渴、大汗、神昏說夢話、抽搐、昏迷等症狀,如不及時救治,有生命危險。
■中暑的急救方法如下:
1.一般處理:迅速將患者移臥陰涼通風的地方,鬆解衣物,首先用溫毛巾敷頭部、擦全身、再用冷水敷頭部,用冷水或用50%酒精擦全身(勿遺漏關節),再服冷開水、淡鹽水或西瓜汁等。
2.針灸療法:用毫針(或不鏽鋼製縫衣新針),刺十宣穴(十隻手指端),並放血,然後刺人中、百會、湧泉穴,很快能夠得到緩解。有痙攣抽搐現象的重度患者,上肢痙攣,可用曲池、合谷瀉熱,下肢抽搐,可用委中、承山瀉熱。高熱可在大椎放血瀉熱,或加崑崙穴導熱下行。若因高熱引起的神智不清、胡言亂語、喘促氣急、面色潮紅的暑厥患者,除了人中加強刺激,十宣放血外,可用三稜針在委中(膕中)放血,很快就能復元。如出現昏迷不省人事、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虛脫現象,不可採用刺血、放血等瀉法,應該灸關元、氣海或肚臍,溫熱丹田,才能回陽救逆,並急服糖水、鹽水。
3.刮痧療法:用硬幣或光滑瓷湯匙,蘸沙拉油或蛋清,在脊柱兩側、肋間、胸骨、肘窩、腋下,自上而下,自背部向胸前刮之,先輕後重,以刮出紅紫色出血斑點為原則,是民間較普遍的方法。
4.冷鹽水灌腸:用冷水加食鹽30克,溶解後灌腸,通熱通便,也可達到退燒、止痙、甦醒的功用。
蘇永安提醒,重度中暑患者如無急救經驗必須立即送醫,在送醫途中仍應視狀況予以急救,以免滋生意外。
( More.....)
急救篇──當場瞬間見效
· 止鼻出血
止鼻血的穴道在第五頸椎,因此只要在第五頸椎處用手刀輕劈即可。首先一面吐氣一面輕劈,如此不斷重復,就可立即止鼻出血。
· 治療惡心
六華灸穴,它對任何胃腸病以及內髒疾病治療都極具效果的穴位。“中脘穴”左右2釐米處穴位,對止惡心、嘔吐也具有莫大功效。
· 頸部扭筋(落枕)
指壓頸窩旁的“眼點穴”以及第四頸椎旁2釐米處。也可以刺激頸和肩膀交界的“肩根穴”,方法和肩井穴指壓法相同。
· 燒心、噯氣
治療燒心、噯氣的方法以指壓胸骨和肚臍連接線中央的“中脘穴”,頗具效果。其次也可以壓“第三厲兌”穴。
· 手腕或腳脖子扭筋
治療手腕扭傷最有效的是“陽池穴”。如果是腳脖子話,指壓“解溪穴”也很有效。
· 快速治療摔傷疼痛
摔痛時,要用力指壓與摔痛之手腳相反的未摔痛之手腳的相同位置。例如摔傷左腳則指壓右腳。但是這裡所說的指壓並非強壓或亂打,而是用強力摩擦指壓。
· 宿醉
如果酒後感到頭痛,則以打擊頭頂“百會穴”和後頸“天柱穴”都有明顯的效果。或者是第九、十根胸椎之間左右2釐米處的“肝俞穴”。
· 小腿痙攣
首先俯臥並將小腿伸直,小腿用力,使腓腸肌向下呈V字型,在倒V字型頂點承山穴配合緩慢吐氣用力按6秒鐘,如此重復2次,小腿痙攣就可治愈。
· 快速止牙痛
如果上齒牙痛,則應壓“迎香穴”穴道。如果下齒牙痛,則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橈骨延伸,尋找一壓就有痛感之處。
· 治療暈車暈船
“鳩尾穴”是對治療暈車暈船能產生速效的穴位。如果每日壓“第二厲兌穴”,可根治暈車症。
· 止嗝
“氣舍穴”對止嗝非常有效。可一邊吐氣一邊在此強壓6秒鐘,在壓時,張嘴邊說“啊─”邊進行效果更好。
· 止咳
指壓在第五胸椎上部“厥陰俞穴”,不論是急性咳嗽或喉嚨有異物存在,會立即止咳。另一種方法是壓鎖骨中間的“天突穴”,止咳效果也非常顯著。
· 止屁
首先由肋骨下端旁邊兩側向腹部撫摸,由此直下之處是能止屁,且有助于提高腸機能的部位。
· 止痰
咳痰時,一邊吐氣一邊強壓“肺俞穴”,如此重復三次,這時你所感受的喉嚨異物便會消失淨盡。如果是小孩,用力不可太強,但應增加次數。
· 穿高跟鞋的倦累感
治療穿高跟鞋倦累感,只要壓“臨泣穴”就有效。還有一種是用兩手拇指按壓腳掌心不著地處。
· 三叉神經痛引起的頭痛
先確定疼痛的部位,然後沿著神經的方向壓揉。自己揉捻時,用拇指以外的四指,輕輕撫摸整個臉部,接著以疼痛的部位(穴道)以壓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