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時盡量少油 少糖 少鹽
健康五蔬果 遠離癌症威脅
(中央社)癌症已經連續二十三年蟬連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吳英華表示,每天食用﹁五蔬果﹂及含抗氧化物的營養食物,烹調時盡量少油、少糖、少鹽,就可有效預防癌症。
吳英華表示,根據研究證實,有百分之四十的癌症患者與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吃得健康﹂不僅可以養生,同時還可預防罹患癌症的危險,而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方式,預防癌症並不難。
含抗氧化物的營養食物包括:奇異果、芭樂、柳丁、橘子、水梨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紅蘿蔔、木瓜、枇杷、甜彩椒、蕃茄等蔬果則含有維生素A,可以預防肺癌。
預防肝癌,則可選擇富含大豆卵磷酯的豆製品,例如豆腐、豆漿、豆乾等,因為大豆卵磷酯具有保護細胞、減少氧化傷害等功效,同時還可以預防脂肪肝,對肝臟有益。
想要預防結腸直腸癌,可以選擇優酪乳及果寡糖類的飲品,由於優酪乳中的乳酸菌,可以減少腸道毒素產生,而果寡糖則可提供有益菌生長條件,兩者都有健胃整腸效果。
女性朋友想預防乳癌,可以選擇紅蕃茄、紅蘿蔔、木瓜、西瓜、地瓜、葡萄柚及深色葉菜等,因為這些食物含有強抗氧化劑的茄紅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大於維生素E。
至於預防胃癌,除了日常生活少吃醃漬食物及燒焦食物之外,飲食可選擇蘆薈及菇類食物,不僅有保護腸胃作用,還可以增強免疫力。
吳英華指出,簡單又清淡的蔬果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蔬果中含有豐富的抗癌營養素,如果能夠每天﹁五蔬果﹂,也就是三碟蔬菜、兩份水果,以少油、少糖、少鹽的烹調方式,不僅可以活得更健康,還可遠離癌症的威脅。
別人成功的經驗是無價之寶
(中央社電)「很多人不是被癌細胞殺死,是被自己心態殺死」,抗腸癌6年多的林昱宸分享抗癌歷程,在「彌勒大將軍」無名部落格中,po出願意樂觀分享,並捐出空餘時間協助病友抗癌。
53歲的林昱宸在6年多前的健檢發現罹患大腸癌末期,且轉移到肝臟,曾經過22次化療,最後醫師告訴他肝腫瘤又長出來,必須再開刀、化療。
林昱宸說,有次化療讓他全身紅腫、呼吸困難,他的媽媽看到後還難過的叫他不要再治療了,太痛苦了。不過,林昱宸並沒有被打倒,「既然治療了,就要一路走到底」。
最後林昱宸輾轉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切肝手術,並展開18次標靶藥物與半年的口服化療,追蹤至目前,影像檢查已經沒有明顯腫瘤。
林昱宸說,過去擔任補教老師,只知道賺錢,重生後他開始體悟到人生應有其他東西,於是他拿著相機到處旅遊、拍照,曾經為了拍宜蘭搶孤、101大樓跨年煙火,一等就是3、4小時,就為了拍張好照片。
他在生病期間看到不少癌友面對癌症時,常因各種因素放棄,他認為「癌症不可怕,很多人不是被癌細胞殺死,是被自己心態殺死」。
為了分享抗癌歷程,呼籲癌友勇敢面對,林昱宸在他「彌勒大將軍」無名部落格中,po出「抗癌有成,樂觀分享」的文章。
他說,彌勒笑口常開,大將軍則代表勇氣抗癌。他願意擔任義工,只要癌友需要他的分享,將捐出自己空餘時間,把抗癌歷程與所有人分享,甚至幫癌友拍照等,呼籲癌友積極抗癌。
北醫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有20%到25%的大腸癌病例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末期肝轉移,有些患者因藥物費用負擔重及害怕副作用等問題而放棄治療,但現在有標靶藥物與基因檢測輔助制定治療策略,大腸癌並非不能治癒的疾病。
( More.......)
※
6大徵兆幫你揪出看不見的癌
※ 破除癌症 10大迷思
※ 癌症病人該怎麼吃?
※ 人類的天敵
※ 怎樣抗癌最有效
※ 癌症:人體家庭裏的不良孩子
※ 臉上痣外凸有潰瘍要注意
※ 中西藥聯手治癌奏功
※ 15種穴位按摩助你養生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