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gong Club

養生氣功練功手冊
  ( English Version) 

  養生氣功簡介

  人體經絡系統

  開穴導氣法

  長壽門戶要穴簡介

  基本排毒法

  丹田呼吸法

  養生氣功-六字訣

  百日築基

  五行與五臟

  五味與五色

  養生氣功-基本功法

  養生氣功--固腎腰法

  養生氣功-推胸揉腹

  養生氣功-敲膽經

  養生氣功-震帶脈

  養生氣功-太極開合

  養生氣功-自發動功

  養生氣功-收 功 法

  養生氣功-自發坐功

  養生氣功-臥功

  養生氣功-採氣法

  養生氣功-靜坐功法

  養生氣功-五氣朝元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十二時辰養生法

  廿四節氣養生法

  八段錦

  易筋經

  另類療法


  

 

   

 

  

 
 

 
  

養生寶典

── 十二時辰養生法 ──

◎ 張 榮    

   

  
※ 十二時辰的氣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晝從事各種活動,入夜而安息睡眠。晝為陽,陽主動;夜為陰,陰主靜。人們的生活、生產等各項活動,都隨著晝夜陰陽的交替變化規律而安排其工作或休息,所以如此,是因為人與天地相應的緣故。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氣血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在人體各經脈間不停的做週期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擔當人體臟腑不同的功 能。如果氣功修練者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對應的養生功法,就可以達到超乎預期的良好效果。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指出「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意思即是說五臟,指人體的五神臟說的,就是肝藏魂、心藏 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凡是天地間上下四方的萬物,都是和天氣相通的。人是一個小天地,天地間有什麼,人身也有什麼。天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五 音,人有五神臟;天有十二節氣,人有十二經脈。所以說天地之間的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通乎天氣的。
   而「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謹候氣宜,無失病機。」人與天地相應,疾病與氣候的變化有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醫者要依據天時與氣候變化的情況而不錯失病情的轉機,不失時機地對病人予以治療。
   「一身之氣,皆隨四時五運六氣興衰,而無相反矣。」人一身之氣,皆隨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木、火、土、金、水五個階段的相互推移,風、火、熱、濕、燥、寒六氣的轉變
而興衰。決不會與此相違背。
   清•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中指出「醫也者,順天之時,測氣之偏,適人之情,體物之理。」醫治疾病要順應自然界變化的規律,測知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四季氣候的變化,適應人身之長短肥瘦的不同。人之性有剛柔緩急之分,地區方域有東南西北、高下燥寒之別,東南方偏濕熱,西北方偏燥寒,了解了這些,才能正 確的施治。
   天紀,四時氣候的變化;地理,地域水土的方宜,都能直接影響生理的變化和疾病的發生。如北方寒冷,人體腠理致密,藥宜偏剛;南方溫暖,腠理松弛,藥宜輕 柔;夏季多濕,藥宜芳香;秋令氣燥,藥當清潤。因此,臨床必須長握天時地理的變化,才能因時、因人、因地而尋地辨證論治。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迴圈,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二十四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而每個時辰對應一條經 脈,每條經脈又聯繫著相應的臟腑各司其職,所以我們談養生,不僅要符合一年四季節氣的變化,更要符合每天十二時辰的規律。同時借助《黃帝內經》的養生理 念,利用人體的經絡和氣血運行的生理時鐘來保養我們的身體。
  十二時辰的氣機與當令臟腑如下:
  子時(夜裡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膽經當令。
  丑時(凌晨一點到三點):肝經當令。
  寅時 (凌晨三點到五點):肺經當令。
  卯時(早晨五點到七點):大腸經當令。
  辰時 (早晨七點到九點):胃經當令。
  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脾經當令。
  午時 (中午十一點到十三點):心經當令。
  未時(下午十三點到十五點):小腸經當令。
  申時 (下午十五點到十七點):膀胱經當令。
  酉時 (下午十七點到十九點):腎經當令。
  戌時 (晚上十九點到二十一點):心包經當令。
亥時 (晚上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三焦經當令。

   ※ 每天什麼時辰最適宜練功?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人體的健康,時時刻刻受節氣變化、地理環境、以致時間運轉的影響。
   中醫的宇宙觀著重天、地、人合一。每日的十二時辰(每兩小時為一時辰)與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息息相關,而經脈又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配。 子午流注就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十二時辰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由於時辰在變化,因而不同的經脈在不同的時辰也有興有衰,有盛有虛。
   掌握子午流注的規律,對養生和醫病用藥都有很大的益處。把人的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數和第七數。它們分別表示兩種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範疇或概念,
   子代表陽,流代表陽生的過程,午代表陰,注代表陰藏的過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陽變化的規律。陰陽的變化展開為四象,就是太陰少陽太陽少陰,用四季做為代表符號,其功能分別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亥子丑為冬,依此類推。人體的活動符合此規律時,身體處於自然的狀態,有消耗也有補充。如果破壞此規律,則只有消耗。生命處於能量加速損失狀態。
    子午流注的內容:
    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迴圈,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不同的經脈對應人體的不同的功能系統,比如小腸對應人體的吸收功能,並不是簡單只對應實體的臟器。
      根據「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經常在某時辰感到某臟腑不適,可能是該臟腑受病邪入侵,或較虛弱所致。不過,由於臟腑有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互相影響存在, 所以有些問題可能出於其他臟腑的影響,也需要一併檢視才能達到周全的地步。
  舉例說明如下─
  病症 :頭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適、消化不良
  問題 :工作、應酬繁忙,經常半夜兩、三點才睡
  解釋 :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三時行的是膽經及肝經。若該段時間不休息,肝火便會上升,以致頭痛充血、感到不適。同時由於肝氣上升,影響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以陰陽五行來解釋,肝屬木,脾屬土,木剋土,因此肝若不適,胃脾亦有問題。
    練功時間宜掌握人體經絡系統氣血循環最有利的時間最佳。
    所以子時午時與飯後一小時內,最不適合練功。


    根據 「十二經脈時辰養生法」 對應出「內臟疾病及氣功治病」時辰對照如下:「肺寅大卯胃辰官,脾已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以下是具體說明氣功治病的最佳練功時間表:
    肺病者上午三點到五點(寅);
    大腸病者上午五點到七點(卯);
    胃病者上午七點到九點(辰);
    脾病者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巳);
    心臟病者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午);
    小腸病者下午一點到三點(未);
    膀胱病者下午三點到五點(申);
    腎臟病者下午五點到七點(酉);
    心包病者下午七點到九點(戍);
    三焦病者下午九點到十一點(亥);
    膽病者下午十一點到上午一點(子);
    肝病者上午一點到三點(丑)。
   「十二經脈時辰養生法」:
  「足少陽膽經」(流注時辰為晚上十一到清辰一點─子時)。子時天地磁場最強,膽經引導人體隔氣下降入腎(補充腎水),如果常熬夜,膽火上逆的病難免,肝腎也會合併發病,許多神經系統的疾病,膽經大都脫離不了關係。
  「足厥陰肝經」(流注時辰為清晨一到清辰三點─丑時)。肝腎一家,要保肝腎,重營養、充分休息,晚上最好十點上床,十一點以前睡著為佳,尤其肝膽互相影響,肝主血臟,人體休息時才能使血流回流滋養肝,外要常保精神愉快,情志舒暢為養肝第一要務。
  「手太陰肺經」(流注時辰為清晨三到五點─寅時)此時經脈氣血循行流注至肺系,因此肺部功能不好
的人,如氣喘、肺氣腫患者常在此時因氣沖病灶而發生咳嗽或呼及因難,保養之道可在此時或卯時吃補食品,
如燕窩、銀耳及羅漢果等,在清晨醒來,尚未開口服用最佳。
  「手陽明大腸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五到七點─卯時)有人天亮即習慣性拉肚子,稱為「天明瀉」,這是命門火衰造成大腸經不能提升而致腹瀉,需補腎陽,建議清早最好飲食清淡,甚至素食或吃水果,較有助於大腸排泄。
  「足陽明胃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七到九點─辰時)胃腑主熱量消化,負責一天體力供給,俗話說「早
餐吃得飽」,應以主食五穀為主,胃氣的盛衰決定是否紅顏與長壽,常灸足三里穴,是健胃最佳法門。
  「足太陰脾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九到十一點─巳時)脾屬土,主運化水穀,需靠高熱量來運化水濕,
現代人常只吃菜不吃飯,或僅吃蔬菜,水果都是不夠的,菜類一定要有青赤白黃黑五色和酸苦甘辛鹹五味並重,主食則以五穀為重,才可長保健康,最佳保脾之道,一是熱食,二是節制,常人吃七分飽。
  「手少陰心經」(流注時辰為上午十一到下午一點─午時)心臟是人體的動力源,心屬火,火力要充足
,子、午時均為能量最強的時刻,熱量由脾胃提供,所以早餐要吃得飽,氣血充足,心臟才健康。
  「手太陽小腸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一到三點─未時)小腸屬丙火,扁桃線炎及腮線炎等都是小腸經的病變,小腸主分清泌濁,所以中餐吃得好,蛋白質、脂肪能充分吸收,增加腸胃功能。
  「足太陽膀胱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三到五點─申時)腎主水,所以熬夜、房事過多及女性生產都易消耗水的能量,腎水不足無法收藏陽熱,補充腎水才是治根之道。
  「足少陰腎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五到七點─酉時)腎精可充養牙齒、頭髮及皮膚,使之晶瑩柔潤,腎臟強者才能長壽,腎陰、腎陽的保健則是養生最主要的課題。
  「手厥陰心包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七到九點─戌時)人體橫隔膜以上的虛熱症,心包經可主瀉、胸悉、噁心想吐,可壓中指或內關穴消除焦熱。
  「手少陽三焦經」(流注時辰為晚上九到十一點─亥時)心包經主血,三焦經主氣,為人體血氣運行的要道,上肢的痺症以及人體水道不利的水腫病,都是三焦經主治的病,耳聾、耳鳴及多汗症需運用此經。




pcmax-r-g.gif (1917 bytes)

For questions Please 
E-mail to Chief Editor Office

Copyright @ 2009-2010, Chinese American News